自東漢佛教傳入中土一千餘年來,“香”作為佛教傳導的媒介,其傳承從未間斷。在9月25日至9月28日即將開幕的2014(第三屆)中國國際沉香文化博覽會暨首屆藝術生活空間展上,作為特約支持單位,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給本次博覽會帶來了兩場關於佛教文化的盛宴——“天香縹緲”與“梵香佛境”,重現了古代香品在佛教鼎盛時期傳播的盛況。
  “天香縹緲”展廳的序幕是隨著法門寺地宮的開啟而展開的。1987年,法門寺考古發掘受到全世界的目光的聚焦。當時的唐朝,經濟文化繁榮,國力強盛,地宮深處香器和香料的發現則告知世人,那種發掘時撲面而來的奇異香氣,是大唐帝國的香在一千多年後的又一次綻放。唐朝的國都、亞洲的文化中心長安城為各國所嚮往。穆罕默德在《古蘭經》中對他的穆斯林民眾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日本、朝鮮、越南這些與中國或一衣帶水、或山川相連的國家更是不斷地把唐文化引進自己的國度。
  “天香縹緲”在實際考古發掘的基礎之上,通過圖像、文字、文物等形式的訴說,切實生動地展示了法門寺香文化傳播與大唐帝國宗教文化的興盛。
  “梵香佛境”展廳中以敦煌壁畫為背景,敘述了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香文化傳播的故事。香供養是佛教諸供養之一,密教有“香、花、燈、塗”四供養,香供養位列首位。敦煌文獻中有記載:“釋氏之作佛事,未嘗不以拈香為先者”,無論任何儀式,首要的程序都是燒香。
  敦煌壁畫中供養人畫像的呈現展示了當時社會佛教文化傳播的廣泛和興盛,並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古代香事情景。壁畫中的供養人畫像,隨石窟以俱來,最早的268窟,就出現了漢裝供養人畫像,275窟出現了胡服供養人畫像,供養人一般都手持香爐請佛赴供,一開始就展示了敦煌地方的民族特色。除了供養人手持香爐畫像,還有菩薩、天女等手持香爐、香寶子、凈瓶等畫像。此外,佛教香器貫穿歷史,展覽通過部分館藏香器的圖片展示,重現佛教香具的使用場景,觀眾可以結合敦煌壁畫解讀並重塑古代香文化歷史。
  “香”是佛使,通達富有靈性,並伴隨佛教文化從古到今,仍然繚繞不斷,期盼通過第三屆沉香博覽會的展示,氤氳的香氣伴隨佛教文化能夠繼續大放異彩,讓世人領略她的精華。  (原標題:梵香裊裊 佛教香文化再現 沉香博覽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67qu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