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傅藝明) “中國在改革開放35年來取得了長期穩定的發展,而且勢頭還在繼續,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不多見的。這裡面有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這個國家會有這樣的發展?正像過去人們討論日本、美國和歐洲一樣,這個問題也將是學術界長期討論的問題。”
  27日,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房寧在參加中國人民大學重陽學院舉辦的“人大重陽思想沙龍”時,提出了上述問題。
  房寧認為,解決這一問題,最重要的工作是對中國的民主經驗進行還原,而不能靠外國的理論來套用和解釋。“過去學者研究民主,思想基本來自於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鳩、盧梭、亨廷頓等外國思想家的文本。他們的文本固然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畢竟年代跨度很大,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思想和我們實踐中對應的民主有怎樣的關係。我認為,研究中國的民主不能從文本出發,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
  房寧指出,探究一個國家民主背後的原因,正是民主的“主題”所在。如同英美用不同的方式建立民主制度體系一樣,中國也有自己的歷史和國情,這就是探究中國民主經驗的意義所在。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研究民主,這一問題應該進入我們的視野。
  房寧進一步提出了中國民主建設存在的四項經驗:
  其一是保障人民的權利和集中國家的權利相結合;其二是在工業化階段的民主形式應該以協商民主為主;其三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逐步實現民主權利;其四是“問題推動”和試點推進相結合的改革策略。
  “我們看到很多國家的改革是直接灌輸一種價值,施行一攬子改革計劃,這是一種沒有退路的改革,是賭博。相反,中國是通過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通過試點形成經驗,從而拼成改革的總體路線圖,形成改革的經驗和試點。這是我對中國民主經驗的總結。”(完)  (原標題:房寧:中國民主存在四項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u67quqn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